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类 > 白芍
编号:221662
白芍 Baishao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医学院
     本品为常用中药。商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

    

[历史]



    本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中品。芍药有赤白之分,始自陶景弘,据称:"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尺许,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马志注云: "此有两种,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 其花亦有赤白二色。"陈承《本草别说》中载: "本经芍药生丘陵川谷, 今世所用者多是人家种值,欲其花叶肥大,必加粪壤,每岁八九月取其根分削, 因利以为药,遂暴干货卖"。 可见宋代已广泛采用栽培的芍药入药。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虽提到:"根之赤白随花之色也。 "但在"释名"和"集解"项下引文称 :"白者名金芍药......色白多脂;赤者名木芍药......色紫瘦多脉。" 可见前人关于白芍、赤芍的原植物认识仍有模糊之处。 根据现今的实际应用情况,结合本草记述中的植物形态、地理分布和附图,可以认为白芍多是栽培的芍药Paeonialactiflora Pall.,而赤芍则主要采自野生的芍药。 两者主要不同为加工方法有别。
, http://www.100md.com
    

[原植物]



    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P. albiflora Pall.)──毛茛科 Ranunculaceae


    [点击上图放大]
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根肥大,通常圆柱形。茎直立,上部略分枝, 叶互生, 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小叶窄卵形、披针形或椭圆形, 长7.5~12cm,宽2~4cm,先顶渐尖或锐尖, 基部楔形,全缘,叶缘具骨质细乳突。花大, 直径5.5~10cm, 单生于花茎分枝的顶端, 每花茎可有2~5朵; 萼片3~4,叶状;花瓣10片左右或更多,白色、粉红色或红色,倒卵形,长约4cm,宽约1cm;雄蕊多数,花药黄色;心皮3~5,分离。蓇葖果3~5,卵形,长约2cm, 先端钩状向外弯,无毛或被浓密白毛〔var. trichocarpa (Bge.) Stern〕。花期5~7月,果期6~7月。
, 百拇医药
    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高草丛中。

    野生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在河南、山东、安徽、浙江、四川、 贵州等地有较大量载培。

    

[采制]



    一般在栽后4~5年收获,常在8~10月间采挖,根部挖起后洗净, 按粗细不同,分别放入沸水煮至断面透心, 并发粘,有香味后,立即捞出放入冷水中浸泡,取出,刮去外皮 (亦有先刮去外皮后,再煮至透心者。) 晒一日,再堆放,使内部水分蒸出,再晒, 反复操作至内外均干燥。用前切片。炒白芍: 白芍用文火炒至微黄色为炒白芍; 酒白芍: 白芍片用酒喷淋均匀稍润炒至微黄。

    

[药材及产销]



    白芍 Radix Paeoniae alba 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贵州、山东等地,此外河南、湖南、陕西等地也有栽培。销全国。
, 百拇医药
    

[化学成份]



    根部含芍药甙 (Paeoniflorin) 3.3~5.7%, 并含少量羟基芍药甙 (Oxypaeoniflorin)、 芍药内酯甙 (Albiflorin)、 苯甲酰芍药甙 (Benzoylpaeoniflo-rin)。

    另含苯甲酸约1.1%,鞣质12.6%,β-谷甾醇及挥发油等。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药材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性状鉴别


    [点击上图放大]
根圆柱形, 粗细均匀, 大多顺直。 长5~20cm, 直径1~2.5cm。杭白芍表面棕色或浅棕色, 外皮未除尽处显棕褐色瓣痕, 较粗糙, 有明显的纵皱纹及细根痕, 偶见横向皮孔; 亳芍表面粉白色或类白色, 有纵向刀削痕, 较光滑, 偶见细根痕; 川白芍上粗下细, 略成圆锥形, 浅黄色, 侧根痕较大而多, 木化程度较强。 质坚实而重, 不易折断, 切断面灰白色或微带棕色, 角质样, 木部成放射状。气无, 味微苦而酸。
, http://www.100md.com
    以条粗、质坚实、无白心或裂隙者为佳。

    显微鉴别

    白芍根(直径约1.5cm)横切面: 木栓层偶有残存。 栓内层系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 常被刮去而残缺。 韧皮部主要由薄壁细胞组成。 形成层环微波状弯曲。木射线宽10-数十列细胞; 木质部束窄, 导管径向排列成1~3行, 并有多数导管间断地相聚成群。 初生木质部不明显。 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和糊化的淀粉粒团块。

, 百拇医药
    [点击上图放大]


    理化鉴别

    1.本品横切面加三氯化铁显蓝色, 尤其在形成层及木薄壁细胞部分较为显著 (鞣质反应)。

    2.薄层层析 样品制备: 取粉末0.5g加乙醇10ml冷浸24小时, 离心。 吸 取上清液50μl点样。 吸附剂: 硅胶 (青岛海洋化工厂, 200目)、 煅石膏、 水(9:1:26)制板。展开剂: 氯仿-甲醇-乙酸乙酯(8:4:1), 氨气熏, 展距18cm。 显色剂: 茴香醛试剂: 新鲜配制茴香醛-甲醇-硫酸(5:80:15), 喷雾后90℃烤5分钟, 芍药甙显深紫色。

, http://www.100md.com
    [点击上图放大]


    

[性味及功效]



    味苦酸, 性微寒。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功能。用于头痛眩晕、胸胁疼痛、胃肠痉挛性疼痛、泻痢腹痛、手足拘挛疼痛。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自汗盗汗、 阴虚发热等症。用量4.5~9g。注意: 白芍不宜与藜芦同用。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 解痉作用: 白芍中的主要成分芍药甙对豚鼠、大鼠的离体肠管和在位胃运动, 以及大鼠子宫平滑肌均表现抑制, 并能拮抗催产素所引起的收缩。芍药甙的这种应用与甘草的甲醇提取成分FM100表现为协同作用。

    2. 镇痛、镇静与抗惊厥作用: 用醋酸注射于小鼠腹腔, 以扭体反应作为疼痛的指标, 芍药甙有显著振痛效果;芍药甙与FM100合用能延长环己巴比妥钠对小鼠的睡眠时间, 呈现出一定的镇静作用; 芍药的浸膏能拮抗士的宁所引起的惊厥。
, 百拇医药
    3. 抗菌、解热与抗炎作用: 白芍煎剂在试管内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 此外, 还能抑制葡萄球菌, 酊剂能抑制绿脓杆菌, 白芍浸剂对某些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作用。芍药甙对小白鼠正常体温有降温作用, 对人工发热的小鼠亦有解热作用。 对大鼠实验性后足跖浮肿有抗炎作用。

    4.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芍药甙在试管内或静脉注射时对二磷酸腺苷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5. 对消化道溃疡的预防作用: 芍药甙对由于紧张刺激而诱发的大鼠消化道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6. 毒性: 芍药甙小白鼠静脉注射LD50为3.530mg/kg。

    芍药或其主要成分芍药甙的以上药理作用, 与中医临床的治疗作用基本一致, 并提供了科学依据。

    

[附注]



    过去在陕西华阴、宁陕、太白山曾使用过一种宝鸡白芍, 原植物为毛叶草芍药P. obovata Maxim. var. willmottiae (Stapf) Stern。根较细小,直径约在1cm左右,条不甚顺直,常有扁宽的根头部; 表面灰色,有细纵皱纹或裂纹,具易剥落的鳞状皮, 断面淡黄色,木性强。因质较差,现在已不生产。, http://www.100md.com